山东东营经开区:孵化平台助力企业“破壳成长”
在机器轰鸣的背景声中,智能化生产线上的系列操作行云流水,一支支约食指长度的疫苗经过灯检、贴标、装盒、称重、激光打码、裹包等程序后依次下线……走进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亦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
“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刚踏入医药研发赛道时,我们就面临创业经验缺乏、没有办公场地、资金短缺等问题。”回忆起成立初期的日子,山东亦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志昂印象深刻,“从一家初创企业逐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得益于大学科技园多项惠企政策的‘滋润’和全方位的服务,让我们能够消除顾虑,放开手脚,专心投入到研发生产中。”
作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技术、新成果的“摇篮”,大学科技园积极发挥平台资源及专业化人才队伍优势,帮助亦度生物“破壳成长”:企业急需研发资金,社区发挥功能载体作用,引来“金融活水”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贷款;企业研发缺少空间载体,社区打造4800㎡企业研发实验室;企业人才招引遇到问题,社区利用人力资源平台,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在大学科技园的助力下,亦度生物“十年磨一剑”,成功投产人用狂犬病疫苗,填补了全省在自产疫苗领域的空白,当初的“小种子”已成长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参天树”。
帮助入孵企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是大学科技园建设运营的关键所在。自2019年以来,东营市政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继出台《关于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学科技园逐步探索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在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科创孵化企业奖励和补贴,同时不断优化政策、金融、配套等资源配置,提供知识产权代理、项目申报、金融财税、法律咨询等11项“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搭建起“筑梦空间”。
自建成投用以来,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100余家,成为助企驶入“快车道”的重要引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逐步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共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载体24家,在孵企业、团队数量近80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超66万平方米,主营业务总收入突破70亿元。(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90后男子“三阳”抗原呈深紫色,距上次才28天…“三阳”来了?症状如何?又一新冠变异株出现,最新研判
2023-08-14 02:04 - 2023年国庆档:类型丰富多样 动画电影精彩纷呈
2023-10-08 02:02 - 探访北京房山区良乡体育馆安置点
2023-08-04 02:05 - 我们的2023 : 共赴每一场山海
2024-01-01 02:01 - 清华大学新生苏翊鸣报到,他的第一个小目标是……
2023-08-25 02:07 - 北京10万房源专供本市高校毕业生!有优惠!查询方式看这里——
2023-06-14 02:03
推荐阅读